为落实“立德树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校本课程及实践活动,推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近期,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关小学将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循着节气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帮助少先队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队员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劳动素养。
南关小学的师生沿着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轴,品诗词、做美食、观天气、学常识、耕田种菜、绘制节气手工……带领队员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试验田,用眼睛、耳朵、鼻子、双手去感知每个节气的温度变化,去了解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该课程利用升旗仪式、主题队会、语文课、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参与的师生“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既熟识了二十四节气气候特点、相关农事,也学到了该节气的风俗活动和诗歌谚语,极大增强了队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忙碌和汗水,也有欢声和笑语,一期一会,每一个节气的美与妙,都不曾辜负。
跟着节气学种植
节气知识,包罗万象。每一个节气是怎么来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动植物有哪些变化?……每个节气到来之际,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节气由来,了解节气知识,开辟“稼轩农场”。“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时节,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孩子们亲手栽种植物,并让他们自己完成松土、挖坑、播种和浇水等完整的种植过程。让队员们体验现代农业“水培”种植,种植大蒜、豆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通过移栽、管护、测量、施肥等动手劳作,让孩子在劳动中流汗,在问题中探究,懂得“劳动最光荣”价值观念。
跟着节气学美食
不时不食,源于对自然的依赖,始于对自然的敬畏,独特的二十四节气孕育着不同季节的味道。在中国的人生活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农事活动,还有着不少顺应时令的节气习俗,更影响万千家庭的“味道”。当万物被季节叫醒,我们的味蕾开始畅享蒸、炒、炖、煮……各种欢快的节奏从齿间掠过。老师们结合时令节气和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气美食制作:春分立蛋、清明做青团、冬至包饺子、大寒制作腊八蒜、端午包粽子等,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劳动的快乐。
跟着节气学手工
一次次知节气、观节气、绘节气的二十四节气手工制作之旅。芒种时节用金黄的麦穗制作芒种节气图画;寒露手工制作菊花,感受寒露时节的菊花之美;冬至制作九九消寒图;小雪用太空泥包饺子,体验手工劳动的乐趣;大雪时用蛋糕盘制作雪人挂饰;欣赏手工是美的享受,享受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了解节气内容,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跟着节气学传统
二十四节气在四季中轮回流淌,它根植中国传统文化,是最有诗意的农耕历法。老师们秉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沿着二十四节气这条线,继续节气文化之旅。在晨诵之旅中领略大自然的春之萌芽,夏之生长。一路呼吸自然的气息,亲近古老的诗歌,饮食珍贵的文字,触摸伟大的心灵,孩子们的生命也因此丰盈、深邃起来。大家在多学科整合学习中,在知识流通的成长中,既传承了节气文化内涵,又丰富了传统文化积淀。
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开设以来,它悠久的历史故事、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传统习俗已经悄然根植在少先队员和教师心中,融入每一个师生的生活里。循着生命的节奏,渗入队员们的心田。南关小学全体教师会继续秉承教育者的初心,探究二十四节气的教育价值。引领少先队员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智慧,感受四季的更替与诗意,触摸阳光的力量,学习大地的沉稳,弘扬传统文化。(张柱 通讯员 刘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