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学生的难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蓬江区政府、蓬江区教育局从2019年开始深入调研、征求意见,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发,统筹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在2020年春季学期全面铺开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校内课后服务是以学生需求、家长自愿选择为原则,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宗旨,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以解决家长接送难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截至2021年7月,全区7.6万名公办中小学生中,约5.46万人参加午餐,约3.8万人参加下午放学后的校内课后服务。其中,课后基础托管33567人,素质提升班8531人,有52所学校开设659个素质提升班,参与率达72%。
区内小学均达到全校学生在校午休要求
为全面掌握蓬江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需求,蓬江区教育局先后于2019年11月及2020年2月开展了两次摸底调研。同时,到多地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其他地区校内课后服务的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蓬江区教育局在2020年1月3日印发了《江门市蓬江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统筹做好校内课后服务“一盘棋”。
为创造更好的校内课后服务条件,蓬江区教育局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加大投入,重点做好午休场室改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午休环境,如添置床铺、消毒灯、空调等设备。目前,区内所有小学均可以达到全校学生100%在校午休的要求。
目前,蓬江区校内课后服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引入有资质的供餐机构,为学生提供在校早餐、午餐和午休服务;二是做好下午4:30放学后至6:00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了基础托管服务和素质提升课程。
家长调查满意率高达97.7%
“政府主导、家校共管、社会参与、学生自愿”,蓬江区教育局凸显教育服务民生的社会功能,将中小学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抓实抓细抓好,精准把握学生、家长需求,着力破解学生“午间就餐难”和“放学接送看管难”问题,积极提供“有特色、有组织、有保障、有提升”的校内课后服务支持,形成了“学生自愿、公益普惠、成本分担、合理取酬”的校内课后服务机制,做到公办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提供服务、满足需求“两个100%”。
经过一年的运行和探索,校内课后服务逐步成为蓬江教育的“新名片”,家长和学生对校内课后服务认可度、满意度较高,做到“学校用心、服务贴心、家长安心、学生开心”。2021年1月,蓬江区教育局向10357名家长发出满意度测评问卷,从学校组织部署、信息平台功能、第三方机构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开展评价,调查满意率高达97.7%,做到服务质量让学生、家长“说了算”。
基础托管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校安排学生阅读、自习、做作业。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均可以提供基础托管服务,平均每天有2.2万名学生下午放学后在校内参加基础托管。大部分学生可以在基础托管时段内完成作业,也减轻了家长辅导作业的负担。
素质提升课程则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全区52所学校开设769个素质提升班,涵盖体育、棋牌、艺术、语言、科创等多领域,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好。
■家长说
多了选择少了烦恼
“以前说‘四点半难题’真是难题,很多做父母的一到四点半前后就坐立不安,开始考虑孩子放学后的一系列问题。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工作到下班了。”启明小学学生小陈的妈妈说,“学校不光有晚托,还有那么多素质提升课程供选择,真是让人惊喜。”
紫茶小学南校区的六年级学生张浩翔的妈妈则用“雪中送炭”来形容课后托管的好:“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委托亲戚、朋友和同事帮忙接孩子,现在,下班过去接孩子就刚刚好,终于不用到处麻烦别人了。”
从6月8日下午开始,蓬江区中小学陆续启动课后托管素质提升课程,紫茶小学学生李思颖的妈妈给女儿选了舞蹈课。“她喜欢跳舞,放学后跳跳舞,也算是一种运动和调节。上了一次课,反馈挺好的。”李思颖的妈妈说。
家住农林路的小彬在范罗冈小学滨江校区读书,每天下午放学都是爷爷骑摩托车去接他,他的父母很担心爷孙俩的安全,启动课后托管后,他们就可以下班后开车去接孩子了。“学校还开通平台,让我们选素质提升课程,真是多了选择、少了烦恼,特别赞赏这个做法。”小彬的妈妈说,即使只是基础托管,孩子也能在学校完成作业。
据了解,紫茶小学启动校内基础托管服务后,课后素质提升课程正式开课。素质提升课程包括球类、棋类、舞蹈、绘画、乐器、语言艺术、编程、科学实验、机器人、3D建模设计、无人机航模等,涵盖体育、艺术和创新三大类课程,共有20多个科目,近3000名孩子受惠。
校内课后服务与校外托管(培训)机构有什么区别?记者了解到,区别有三:一是安全,校内课后服务开展的地点在学校内,学生无需离校就能参加,安全得到保障;二是规范,校内课后服务中的供餐单位是通过招标引入的有资质的供餐机构,而提供素质提升课程服务的单位是通过严格评审程序遴选出的第三方培训机构,服务质量有保证;三是普惠,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标准低于市场价,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一种普惠的公共服务。(记者黄文生通讯员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