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参加夏令营,活动很丰富,有CS野战、有心理课,学到很多。”10岁的方翰晨刚结束7天6晚的体验式夏令营,提起营地活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方翰晨的妈妈胡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已经连续3年参加了夏令营。在营地里,哭过、笑过,每次结营回来总觉得孩子又长大了些。“我希望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养成好的习惯。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暑期没时间管孩子,参加夏令营比较省事。”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暑期参加夏令营活动已成常态。尤其是“双减”背景下,强调素质教育属性的夏令营热度不减,且有上升趋势,各类夏令营全面开花,成为家长们安排孩子暑期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全国相关企业近5万家 广东占比13.5%排第一
胡女士母子仅仅是千万参加夏令营家庭的一员。在胡女士所在的亲子群里,多数妈妈在放假前就开始给孩子挑选夏令营了。从一年级开始的短期班,到军事体验营,再到今年的探知自然综合素养营,很多家长认为参加夏令营,既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可以为孩子的社会实践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需求旺盛,夏令营相关企业自然加速入场,企业数量增长迅猛。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4.8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夏令营、亲子拓展、户外拓展”,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其中,超八成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尤其在2018年、2019年,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分别约为1.2万家和1.5万家,2020年注册数量仍有7600余家,家长们对孩子参与教育体验类活动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省的夏令营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6400家,占全国总比约13.5%;排名第二、三位的是安徽省和江苏省,两省现有的相关企业数量均在4300家左右,占比均约为9%。
夏令营主题全面开花
家长认可度不断提升
与胡女士注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同,何先生给15岁的孩子报了经济调研营。由知名高校社会学系老师带队,在为期7天的行程里,老师带领孩子走进相关种植基地、生产基地,让孩子们见证农作物如何从产地走向消费者,产品如何工业化。
何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夏令营相对小众,但孩子们通过探访和思考能完成调研报告,对于了解社会经济的运行大有裨益。“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能独立完成一份优秀的调研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
各种类型的夏令营让家长们有更丰富的选择。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调研显示,今年暑假,各类儿童夏令营预订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夏令营的主题也更为丰富,军事训练、考古体验、人工智能体验等夏令营产品受到家长们的热烈追捧。
从夏令营的行程来看,旅行及生活体验成了各地夏令营的主要课题,单纯上课的夏令营已经非常少见,仅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左右;结合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各类科普类、拓展类的夏令营发展势头较好。
“市场上的夏令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游学类,即暑期带孩子到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参观交流或调研;二是体能拓展类,包括军事体验、体育项目训练、户外拓展等。”一家夏令营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家长们对夏令营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放假前名额就已报满。虽然因疫情取消了部分场次,但只要疫情可控,坚定看好夏令营后续市场。
收费高昂资质不全
行业乱象有待规范
虽然夏令营市场火爆,但夏令营的收费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记者了解到,各类型夏令营的日均价一般在500元到1000元不等,有的突破1000元,达到1500甚至2000元一日。
除了价格,令家长担忧的还有机构的资质问题。目前暑期夏令营市场的承办主体一般为旅行社、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社会团体等。其中,旅行社和培训机构仅仅有承办旅游业务资质和培训资质。而大多数专门从事夏令营的机构既没有旅游资质,也没有培训资质,监管主体也不明确统一。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教授刘卫兵曾表示,近年来,学校官方组织的夏令营活动由于人力物力限制,逐渐让位于社会化机构。但市场化运营的夏令营机构存在经营资质欠缺、收取费用不明晰等现象,亟需将其纳入监管体系,出台相应行业标准。“中小学生的夏令营应该纳入政府部门的监管范围内,夏令营的主题、生活和课程要有监管标准,要名副其实,坚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益的初衷,而非纯粹地变成商业活动”。(记者 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