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很多中小学生作业确实明显少了,但家长有点“慌了”:没有作业真能行吗,怎么检验和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有家长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对一辅导……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回应称,在“双减”过程中,对作业的要求是“减量提质”:减去那些机械、重复、无效的“繁难偏怪”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让所留的作业具有诊断和学情分析的功能,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对老师来讲,可以选用新的作业素材和载体,并通过判作业环节把孩子的学习的状态“判出来”,从作业中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
提高作业质量,需要提升学校整体的教研质量。李奕说,在促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把一些骨干、特级教师流动到教研组的岗位上,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些教师的经验去研究高质量、少而精的作业。目前,很多教师为新学校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方案,通过与教研组的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学科类作业辅导的效果。
学生作业“减量提质”,也离不开家校良好互动。家长可以通过和科任老师充分沟通,掌握孩子学习情况,了解各科作业结构和完成时间,针对孩子的薄弱项,请老师给出专业建议,考虑是否需要调整作业类型,加强作业辅导、额外增加基础性作业等等。
针对部分家长可能仍然存在焦虑情绪,想给孩子单独找老师辅导或者利用周中时间上网课的情况,李奕建议,一定要慎重,要优先保证孩子在校学习状态和夜间睡眠时长。如果真要采用此类措施,也建议家长先与老师沟通,听听老师的意见。“我们反对简单地把时间交给某个培训载体,这样其实效率不高,孩子也未必能够获得很好的效益。因此,老师和家长基于孩子自身特点的沟通极为关键。”(记者 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