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这一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
做扫帚、学剪纸、扫操场、捡煤渣……这是过去的劳动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如今孩子们的劳动课会是怎样的呢?
为何要上劳动课?
让学生动手实践磨炼意志 培养正确价值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课是怎么一步一步再次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2019年11月26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同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明确,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学生们不仅要上满课时,甚至考核结果还会作为毕业依据之一。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课程如何设置?
设置十个任务群 学校结合实际自主选择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
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比如,在烹饪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要求学生在不同学年段,体验种植和养护植物或饲养小动物,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等。
新增哪些内容?
掌握家用小电器维修 体验激光切割等新技术
除了烹饪和农业劳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从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对每个学段作出了不同的规划。
比如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方面:要求在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可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
而从第三学段(5-6年级)起,任务群增设了“工业生产劳动”和“新技术体验与应用”。
在工业生产劳动方面,要求学生进行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 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方面,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熟悉某项新技术的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使用方法。
【声音】
最好在学校动手实践
别把任务转移给家长
5月5日,话题“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一直居于微博热搜榜前列。有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认为这些技能可以受用终身。有网友说:“两个孩子的妈表示太支持了。”也有网友说:“这个课程容易让孩子理解别人的付出,劳动是好事。”
但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网友表示自己很焦虑也很担心:“我自己都不会做饭,谁来教?”也有家长提出,学习这些技能,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十分有必要,但最好是孩子能在学校动手实践,完成和掌握技能学习,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不是把任务带回家中,最后学习这些技能被变相转移到了家长头上,就违背了设置劳动课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