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承百年规格,创新练世纪功夫。6月12日,哈工大深圳校区办学2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各级领导嘉宾、国内外高校代表、海内外校友、全体师生员工和关心哈工大深圳校区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祝福哈工大深圳校区20周岁生日快乐。
20载“深”耕,收获硕果累累
2002年,哈工大(深圳)的前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于塘朗山下。在深圳研究生院办学12年的基础上,经过3年筹备,进入哈工大(深圳)的5年建设时期。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筹建办、哈工大(深圳)三个发展阶段,共同构成了哈工大深圳校区办学20年。20年,深圳校区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规格,逐步成为了具有完整的本硕博学历学位教育体系的创新型大学校区,正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高水平特色校区迈进。
在庆祝大会上,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宏说,20年来,深圳校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弘扬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在与深圳市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中,走出了一条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匹配的发展之路,建立了本硕博学历学位教育培养体系,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建设成为哈工大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高端人才汇聚的桥头堡、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的示范区,是哈工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名校+名城,携手彼此成就
20年,是发展的重要节点,亦是新征程的起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哈工大“一校三区”有机组成部分,哈工大(深圳)要更好担负起“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汇聚高端人才桥头堡、培育创新成果策源地、国际合作办学示范区”的办学使命。努力为哈工大创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世界顶尖大学、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教授介绍了深圳校区的发展情况。他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深圳校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基本建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取得很好成绩;研究生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国际化办学逐步拓展;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明显提升。
据悉,哈工大(深圳)设有理、工、管、经、文、艺6个学科门类,涵盖24个一级学科。到2022年秋季学期,校区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10060人,教职员工将达到1220人。现有全职院士7位,兼职院士21位,形成了“大师+团队”人才格局。2016年,深圳校区首次招收本科生至今累计招生5450人,招生分数在全国平均排名第11位,2021年在粤本科批次物理类投档分650分,录取最低省排名升至2960名,招生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十余篇高水平论文,科教融合育人成效初显。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屡获佳绩,本科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64项,省部级奖项1160项。两届已毕业的本科生中71%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25%在航天国防单位就业,33%前往世界500强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博士毕业生人均发表SCI论文3.9篇,人均申请发明专利1.9项,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历届研究生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超60%,在深圳就业达52%,创办企业百余家,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十三五”期间,哈工大深圳校区到账科研经费25.46亿元,2021年到账科研经费超10亿元,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基础研究能力持续增强。“十三五”以来,深圳校区共发表SCI检索6400余篇,授权专利1253项。高水平科技产出持续涌现,重大科技奖励培养初现成效,学校成立以来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68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52项,“十三五”期间共获科技奖(政府类)37项。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实验室集群、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子午工程二期哈工大深圳站建设稳步推进,有力支持鹏城实验室建设。产生了一批代表性科研成果,有效助力航天强国、信息强国、制造强国、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同时持续推进各类智库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记者 吴吉 通讯员 谢梁晖 常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