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希
(相关资料图)
《一千零一夜》并非是一千零一个故事,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伏尔泰所说的,一种“故事体文艺”的滋味。
也所以,这本故事集能被奉为经典,流传至今。
这就像是演员,演得出故事,每个都走心,才能赋予自身更多的价值,流传愈久。
李鸿其最早被中国大陆的观众广知,该是因为2017年那部改编自日本的同名电影《解忧杂货店》,他在其中饰演一名逐梦的小城音乐人秦朗,最终他为救人葬身火海,可他追逐音乐的梦想,却被得救的女孩延续了下去。
这大概是《解忧杂货店》众多小故事中,最引爆泪点的一个。多数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在熊熊的火光里记住了秦朗那张脸,却忽视了他背后的李鸿其。
从近期骨朵数据艺人周榜来看,李鸿其以67.88的霸屏指数,位列领衔榜(台)第四位,这主要得益于最近大火的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
有言说,“胡一天的帅,李鸿其的演技,都输给了杨紫和李现的甜”。
李鸿其在其中饰演前solo战队成员之一,米邵飞。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可不知是不是导演的失误,最终由李鸿其呈现在屏幕上的东北人米邵飞,一张嘴满满的台湾腔,让观众大呼违和。
这样的背景下,李鸿其能够跃然如今的热度指数,则多是靠他自己“炸裂的演技”。
这个词,来自于从豆瓣及微博平台上观众们的评价。从米邵飞个人对自己冠军梦想的执着,到他初入K&K,由被排斥到被认可的历程,李鸿其具有代入感的演技诠释出米邵飞的故事,也引发了观众们的一片共鸣。
“故事感”这个标签在李鸿其身上逐渐凸显出来。
1
李鸿其有一张“故事脸”。
所谓的“故事脸”,多是那种乍眼一看并不惊艳,落在芸芸众生里毫不违和,却让观众看多了便觉得亲切的长相,俗称“接地气式的耐看”。
李鸿其这张“故事脸”,是被他至今以来所有的经历雕刻出的。
他曾不顾家人反对,自己打工学表演,打架子鼓十几年,组乐队、玩摇滚。他被导演选为《醉·生梦死》的男主角,他凭自己这第一部电影,拿了第17届台北电影奖最佳男主角。
这完全可以说是一段跌宕起伏的经历,但神奇的是,被这段经历雕刻出的脸,除了沉淀出的故事感外,不带有任何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是影视圈多数导演所爱的。
电影《缝纫机乐队》里,他一头精神的短发,黑色皮夹克搭配一条金属链子,他的五官随着鼓点,大幅度地扭曲,一个无拘无束、大胆狂妄的“炸药”,和从脸上就传达给观众的,这个“炸药”的一段炸裂人生。
“炸药”到了电影《解忧杂货店》里就换了种风格。
这次李鸿其穿着制式不能再普通的深蓝T恤,发白的牛仔裤,配上一头那个年代音乐人常见的“非主流”长发,拿上把旧吉他,成为秦朗。
秦朗执着于梦想却被禁缚于现实,于是每当他手下那把旧吉他响起他自创的旋律时,向往和颓丧在他脸上混合出难以名状的化学反应,哪怕不看剧情,也能从那张脸上看出故事。
这同一张脸上有两段截然不同的故事,可以是纵情的摇滚,也可以是不甘的文艺。
这张脸如今又到了《亲爱的,热爱的》里面,成为阳光帅气、笑容温暖的米邵飞。
也有部分观众认为,李鸿其演技虽好,这张过于质感的故事脸,却在电视剧中与其他演员有些格格不入。
但这并不影响米邵飞这个人在观众心中的强代入感。无论是韩商言邀请他加入自己战队时,那张脸上蒙着的挫败和挣扎,还是在向自己奶奶介绍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时,抿着的嘴角透出的羞涩和少年感。一个表情,就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单就每一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而言,李鸿其的“故事脸”并不具备鲜明个人特色,某种程度上也让身为演员的他,可以不突兀地融于近乎所有的故事。
2
作为演员,他出道以来的作品并不算多,但每个角色背后都有一个走心的故事。
走心不只是指故事,还包括身为李鸿其本人的付出。
电影《缝纫机乐队》上映后,李鸿其曾发表过一篇名为《某一段的摇滚时光》的长文章:
但在某次拍摄打鼓时,我突然之间欣赏起炸药的个性,因为我想到过去的我本来就一直很向往“不在乎别人眼光”“做好自己”“并相信自己的才能”。那次之后,我与炸药似乎就相处得非常愉快,然而也在炸药身上学习到许多对事情的看法。因为自己的生命,本来就不是为了符合更多人的期待,因为我是为了我自己、家人、爱人、朋友……
电影始终是影像上的艺术,所以在拍摄打鼓时,为了画面某种程度的张力,是必须使劲全力狂敲!敲到鼓棒断!敲到手出血!哪怕打不动……用脚踹镲片,这都是最美好的诠释。
李鸿其将角色作为一个个体看待,而从表演角度来看,他懂得演戏中的镜头语言,并知道配合镜头,用演技增加画面的张力。
当《缝纫机乐队》里炸药用灌注生命的热情敲响架子鼓,观众仿佛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声波震动,什么是摇滚精神,此刻心领神会。
从最初的《醉·生梦死》到如今的《亲爱的,热爱的》,他演过被父母抛弃,经历过寄养家庭后,只渴望与爱人一起简单生活的哑巴小军;还有一个拉皮条,靠让女友卖身赚钱,去救自己在狱中的父亲,心里压着无限苦的白猫,等等。
他接住了这些有内涵的故事。
演技二字,除却技巧性的东西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演员本身对剧本、对角色所耗费的心力。一个会带上角色去思考的演员,所诠释的角色,也多是有灵魂的。
李鸿其时常在微博上分享小段子和一些“看图说故事”的照片,对于角色和生活,他一直有思考。“故事感”的起源和扩宽,也在他身上有了不一样的味道,他把这种味道代入每一个角色中去,成就了每一段走心的故事。
3
这个拥有十年音乐剧基本功的演员,表演于他来说,大概已经和他的身体合二为一。
从他曾经的采访来看,在记者提到日本能剧和中国京剧时,他立刻就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两个剧种的区别;在聊起自己朋友的性格特点时,他也能连续变换四五种姿态和语气,去模仿不同性格的人。
这样随时随地的表演,也离不开他平日对不同职业、不同人物的观察、交流与思考。
李鸿其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可能我100个朋友里,70个都不是做电影的,有工人、厨师、老师等等,跟他们喝咖啡抽烟聊天。这些东西会存在于我的血液里面,当有一天要用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拿出来。所以我今天要演老师可以演,明天要演警察可以演。”
他保持着写日记和随时记录突然而至灵感的习惯,这些大概也都是他感知生活、训练“敏感度”的边角习惯,看似细碎,却是他能够驾驭复杂角色的一部分“基本功”来源。或者说,思考,才是这张“故事脸”的内在支撑。李鸿其也得以跟角色相辅相成,最终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个故事。
在甜宠剧里小火之后,李鸿其的故事还在继续。
据公开资料,今年他有两部电影作品将公映,由李霄峰执导、黄渤监制的《风平浪静》,和奇幻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这位演员的上升空间还有多大?
在炸药、秦朗、米邵飞之后,他还能带给观众什么惊喜?他还能成为下一个“谁”?
有一张由经历与思考锻造出的“故事脸”,却没有跟角色本身冲突、使观众出戏的鲜明风格,这是多数导演所喜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扎实的演技和擅于思考的习惯,让他用演技诠释角色的同时赋予角色故事感和深度,也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引发代入感与共鸣。
而这张“故事脸”何时能被锻造出属于李鸿其自己的风格,很大程度上依靠李鸿其之后的选择。
所幸,这也印证了这位演员身上尚未被挖掘的强潜力,待到那时的他或许又将面临新的抉择,甚至走上一条不同的路。这是所有上升期演员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努力却“百搭”的演员需要突破的瓶颈。
这个夏天已渐入尾声,米邵飞终带领队员获得冠军,也与亚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一个故事结束了。李鸿其演过很多走心的故事,或许他这个人本身就包罗着“一千零一个故事”。
夏天过后,期待属于李鸿其的另一个故事出现。
关键词: 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