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 正文

放鞭炮怎么画(“爆竹声中一岁除”,李士达年画上放鞭炮的小孩好认真!)-焦点消息

2022-12-11 21:41:47    出处:热点网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989字,阅读仅需2.5分钟~

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在正日燃放爆竹的习俗,其目的在千通过爆竹的巨大声响来驱除恶鬼。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升,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山臊是民间传说中的恶鬼,长丈余,人脸猴身,遇之可令人得寒热病,但此鬼最怕爆竹,因此古人在春节时燃放爆竹是为了吓跑山臊,驱逐瘟邪,求得平安。

清 姚文瀚 《岁朝欢庆图》


(资料图)

此外,正月敲锣打鼓的风俗历史虽然不可考,但在古人所绘《岁朝图》中却很多见,这一场景多与燃放爆竹的活动并置在一起描绘。明代画家袁尚统的《岁朝图》创作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日,画中的众多孩童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屋内有三位长者同桌对饮观看儿童嬉戏。

明袁尚统《岁朝图》

明代画家李士达的《岁朝村庆图》亦出现同类场景,此画作于戊午腊月的石湖,上有乾隆皇帝的题诗与多方内府鉴藏印。作品描绘了村庄中的儿童燃放鞭炮、敲锣打鼓的景象, 充满了喜庆欢乐的气息。画中人物姿态各异,情态传神,极具动感,例如在近景庭院中有一孩童正弯腰前倾持香点燃爆竹,其身后的另一孩童则双手捂耳观看,画家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再现了孩童放爆竹时的情景与心理状态。此外,在清代上睿、周恺、张俨等人创作的《岁朝图》中皆有燃放爆竹或敲锣鼓的场景。

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春节之际宴饮酒祝的风俗在先秦时期出现萌芽,到汉魏时发展为“留宿岁饭”的习俗。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当时的留岁饭不能全部吃完, 而是要留下一部分撒到大街上,寓意除旧纳新。在正旦之日,晚辈还要向长辈进椒柏酒祝贺新春,此时也讲究礼仪顺序,如敬酒从小辈向长辈开始,饮酒时则反之。此外,春节时拜年的风俗在汉代已经出现,一般向同族尊长拜年是在岁朝当日,而拜访友人等可以在岁朝之后进行。

清 杨晋 《岁朝图》

清代画家杨晋创作千1724年、1725年的两幅《岁朝图》中皆有拜年访友的情景。后者是杨晋临摹明代画家沈周的《岁朝图》,画中左上角题诗云:“今朝元日试题诗,又簇辛盘举酒巵。杨柳弄黄梅吐白,一年欢赏动头时”,原为文徵明所作。在作品近处的小桥上有一长者持杖前行,其后有一童仆手持卷轴跟随,远处的屋中有四人临桌而坐,桌上置有酒食,屋内的柱旁有两位侍童等候。

明 周文靖《岁朝图》

此外,清代画家于津在1836年作于苕溪碧梧山馆的《岁朝图》中亦有拜年的场景。画中的桥上有两位文士,其中一人手指前方院落,回头与后者对话,院外则有两位长者相互作揖问候。

明 周文靖《岁朝图》(局部)

关键词: 敲锣打鼓 荆楚岁时 去故纳新

相关内容

消费
产业
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Discovery携手哈弗酷狗与探索家张震岳,开启2022探索生活节 (浙江湖州德清莫干山)星光洒向大地,探索家在此共聚!2022年12月10日,由Discovery
新征程 新大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电视剧片单重磅发布 12月10日,新征程·新大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大剧看总台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
时代拐点来了!爱采购助力中小企业打响复工第一枪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各
携手广州诗佩服饰有限公司 快速搭乘轻奢女装赛道 女人的钱最好赚的是事实,也正是如此,大众选择开女装店的比比皆是。不过就广州诗佩服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