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秦国留给历史的迷实在太多了,秦始皇的后宫成员没有一丝线索,他的儿女们也是一个神秘的群体。
我们知道的仅仅只有公子扶苏、公子将闾三兄弟、公子高和公子胡亥这么六个人。
(资料图)
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公主们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
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完全可以从公子扶苏等人的身上窥视到他们这一群体大概的风貌。
秦始皇儿女的数量大概在二十余位。
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记载:“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
有可能也是三十多位,因为在《李斯列传》中,赵高说,“皇帝二十馀子”,说明秦始皇光儿子就有二十多个。
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他生于秦王政十八年。那年,秦始皇三十一岁。可能由于身体的原因,此后,秦始皇再未生育。
再看这些皇子们的为人做事。
先说公子扶苏:
扶苏应该说是秦始皇这些儿子们中综合素质最高的人,这一点,赵高曾经形容过:
“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扶苏不仅性格坚定,而且非常武勇,还特会用人,得到了一大批人的拥戴,比如,蒙恬蒙毅兄弟。
▲蒙恬(左)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而且,扶苏看问题也总能一眼就看到问题的本质。
秦始皇由于被卢生等方士们长时间忽悠,所以他一怒将相关人士四百六十余人坑杀于咸阳。
目的就是杀一儆百。
扶苏劝谏父皇:
“天下初定,那些边远地区的人对我大秦还没有认同感——
父皇您坑杀的这些人中有些人是孔孟之徒,您现在这样对待他们,儿臣怕天下不安呀。”
是的,秦始皇坑杀的这四百多人中方士居多,但也有专业是学习儒家经典的孔孟之徒。
虽然事出有因,但极有可能会得罪儒生这一群体。
不得不说,扶苏的眼光确实毒辣,秦始皇后来的确因为这件事而被历代的儒生们无限抹黑。
秦始皇大怒,直接将扶苏外派到上郡,监蒙恬军。
有人可能会说,秦始皇因为这件事而彻底放弃了扶苏。其实这话也不对,因为蒙恬手里可是掌控着秦帝国一支非常重要的军事力量——三十万长城军团。
而且,这三十万军队在防御匈奴的同时还承担着拱卫京师的重任。咸阳一旦有事,这支军队就会沿着秦直道迅速赶回咸阳勤王。
再说,蒙恬还兼任着内史的职位呢,本就有负责京师安全的重任。
所以,能够掌控精锐部队,自然在朝中就有相当的话语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扶苏并没有被父皇从核心圈层给剔除。
相反,胡亥篡位时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三十万军队兵临咸阳,逼胡亥让位。
但扶苏毕竟是一个大局观很强的人,他已经看出了秦帝国自身存在的好多问题,如果咸阳爆发内乱,只能是让既有的矛盾迅速爆发。
这么说,扶苏其实并不是迂腐、软弱、一根筋、太脆弱,而是他为了大局果断牺牲掉了自己。
这里多说一句,秦始皇之所以前期一直在立扶苏为太子的事上犹豫,极有可能是因为,扶苏的母亲来自楚国王族。
嬴政即位之初,深受华阳夫人领军的“楚系集团”的掣肘,他怕立了扶苏之后,“楚系”的势力再一次在秦国庙堂抬头。
▲华阳夫人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再说公子将闾兄弟。
胡亥在被赵高和李斯拥立为秦二世之后,由于不自信,害怕他的那些兄弟们与他抢皇位,或者非议他,于是,在赵高的撺掇下他果断将屠刀伸向了他的那些兄弟姐妹们。
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于内宫,胡亥给他们定的罪名是,不臣,就是说他失了臣下的礼节。
将闾为自己辩解道:
“朝廷的礼节,我可是从来不敢不服从;朝廷的序位我也是从来不敢不遵守;每次应对皇帝的命令时我都是非常谨慎,从来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你们说,我到底错在哪,请将我的罪名解释清楚,不然我死不瞑目”。
但胡亥才不想听这些话呢,他需要的只是将闾兄弟三人自杀的结果。
将闾彻底绝望,他仰天大呼了三声:“天乎!吾无罪!”
兄弟三人在涕泗滂沱中拔剑自刎。
秦国宗室大惊。
从公子将闾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将闾兄弟和他们的哥哥扶苏一样,从小就被父亲嬴政严格要求,他们不仅遵守着朝廷的法律和礼仪,而且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高。
说明,秦始皇也是一位对子女严格要求的父亲。
公子高也一样。
他最初其实想跑,但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他主动上书要求为父皇殉葬。
公子高的上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先帝在的时候,我入宫经常会被父皇赐予饮食,出门也常常乘坐父皇的车马;御府中的鲜衣,马厩中的宝马,父皇都曾赏赐过我——
如今,先帝已经仙逝,而我却苟活于这人间,这是大大的不孝呀,我请求给先帝殉葬,就将我葬在骊山脚下吧。”
多么的无奈。
公子高最终被赐钱十万,自杀后葬在了骊山秦始皇帝陵。
▲秦始皇帝陵 图源/网络 侵删
后来,考古学者在秦始皇骊山陵园发掘过一座甲字形陪葬大墓,规模属于王侯级别,学者们推断,这应当就是公子高的墓,没错了。
其实,胡亥这孩子本质上并不坏,他后来之所以干出了一系列荒唐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没有一套处理事情的标准。
这样最容易被人忽悠。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忽悠胡亥窜改遗诏,但胡亥却说:
“抢哥哥的东西,这是不义;不听父皇的安排,是不孝;能力不行却要硬上,这是不智。”
你看,胡亥很单纯,而且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斤两,觉得自己根本不足以承受大秦帝国这副重担。
怎么说呢,胡亥在学问上的造诣还是值得称道的。
赵高在书法和法律上的造诣几乎就是帝国仅次于李斯的存在,胡亥作为赵高的学生,学问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
在说服李斯的过程中,赵高就对胡亥做了一个评断:
“多年来,我受诏教习公子胡亥,他学习法律数年来可是一点过失也没有”;
“而且,胡亥公子非常仁慈厚道,轻财重士,内心聪慧但却嘴笨,礼贤下士,属于公子们中的佼佼者,完全可以立为皇嗣”。
说实话,赵高的话绝对有夸大之嫌,但其实也从侧面证明,胡亥并不差,不然,李斯也绝对不会拥立一张白纸为大秦帝国的秦二世。
这在后来蒙毅的话中也能反映出。
胡亥要杀蒙毅,罪名是:“先帝早就有意立我为太子,都是你在处处阻挠”。
蒙毅被定以不忠的罪名,直接赐死。
在面对胡亥的使者时,蒙毅为自己辩解:
“我从少年时代就跟随先帝左右,可以说是最了解先帝心思的人——
先帝确实早就有立陛下为太子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在巡游时独独将陛下带在身边,那是因为陛下比诸位公子都要强啊。”
蒙毅说的应该是实话。
可见,胡亥的专业素养并不差。
另外,秦始皇在众儿子中也是最喜欢胡亥。
▲秦始皇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说一件胡亥的八卦。西汉的刘向在其著作《新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秦始皇举办大paty,胡亥因为喝了点酒,飘了,直接就在现场彻底释放天性,他将大臣们脱在殿门口的鞋子上去一一踩了一脚,感觉很好玩的样子。
这更加印证了胡亥的单纯。
再加上,人都有喜欢幼子的心理,秦始皇也一样,胡亥在生活中填补了秦始皇在天伦之乐这一块的空白,是老爸的开心果。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秦始皇有传位于幼子的打算呀。因为胡亥不仅能让老爸开心,他的法律知识学得也是非常好,和秦始皇的为政观念相同。
所以,秦始皇才在最后一次大巡游时唯独带上了胡亥,就是向天下宣布:他的继承人将是胡亥。
一路上的朝夕相处,秦始皇终于有时间可以全方位地对胡亥作以考察,他发现:胡亥的综合素质根本不足以承担大秦帝国这副重担,又或者说,胡亥的所有心思其实只聚焦在“玩”这件事上。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秦始皇还是选择了成熟稳重又有经验的扶苏为帝国的接班人。
只可惜,事与愿违,他前脚刚走,赵高就联合丞相李斯发动了“沙丘政变”,将胡亥扶立为秦帝国的秦二世。
坐在秦二世的位置上,胡亥的短板马上就暴露了出来。
胡亥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根本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言,也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他所有的认知和行为都是在老师赵高的引导下完成的。
其实这才是他无限信任赵高的核心原因,他心虚,没有决断力,而赵高又是他最亲近的人。
重要的是,他不想着克服自己的短板,却在感叹人生苦短,一头就扎进了享乐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当面对赵高派来杀他的人时,胡亥才彻底醒悟过来,原来舒适圈呆久了真的会害死人呀。
但一切都晚了,摇摇晃晃地大秦帝国也在刘邦和项羽的共同作用下被请进了历史的尘埃中。
相信不管是扶苏,公子将闾兄弟,还有公子高,他们在自杀前最大的愿望可能都是:
愿来生不再生于帝王之家。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