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 正文

水的用途(关于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你了解的足够多吗?)-速讯

2022-12-15 21:38:11    出处:热点网
01 洪水神话诠释了统治者的合法性

很多早期文明都出现在容易泛滥的大河附近,所以每种文化中都有洪水神话。创世神话扮演着宇宙起源的角色,而洪水神话则为人类社会和制度的出现扫清了道路。


(相关资料图)

在许多洪水神话中,失控的洪水有一个道德上的作用。在诺亚的传说中,这一道德作用非常明确:洪水是上帝对人类之恶的惩罚,只有善良者和他的家人才能逃脱。

在中国,水的本质中蕴含着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信息。导致洪水的是“坏的”水,是狂暴的、野性的、混乱的。洪水的发生是一种恶行,一种反叛和犯罪行为。社会的稳定依赖于对这种水的控制:疏导它,安抚它,使它有序,变“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本质上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一来,对水的治理就变成了一个道德问题:一个成功的控制系统不仅有效,而且具有典范性,负责这一战略的人展示了其统治权。历史学家陆威仪说:“中国洪水神话的方方面面……都集中在对统治者的本质及其权威的正当性的思考上。”

禹不是“中国的诺亚,他并非被动地熬过洪灾,而是亲自动手治理洪水。禹通过对洪水的恰当治理取悦了天帝,上天把统治中华民族的原则交给了禹。在中国,禹受到普遍的敬仰,被尊为神。正是他对洪水的掌控为他赢得了这种绝对的尊重和权威。

02 多变的水: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头和隐喻

水变化多端,它可以狂野而猛烈,也可以平静而清澈。它可以汇集和淤塞,也可以自由地流动。它像一面镜子那样进行反射,它是透明的,或者可以是浑浊的、不透明的。水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永恒的。

你很难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另外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地方,水在思考时是如此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伟大的哲学家来说。

“道”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但“道”是无法准确描述的。正因为它的模糊不确定性,水才成为它无比贴切的一个比喻。老子说,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或形式。它来自一口永不干涸的井:“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水还拥有一种道德教育的力量。《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总是找到最低的水平面,然后便静止下来,这是道德教育的另一个源头。通过寻找最低点,水展示出了它的谦逊。正如老子所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静止、柔软、平静、清澈:这些在西方也是水的“女性”属性。但道家思想一个吸引人的特点是,它的内涵是积极的。正是因为水适应性强,柔弱而易顺从,总是在寻找阻碍最少的路径,所以它实际上是不可能被打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以战胜最为坚硬、最难熔化的物质。《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孟子用“水”的特性来作为自己“人性善”学说的基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03 水资源管理塑造了国家的治理方式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河流是整个亚洲和中东政治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王国,“水的问题决定了官僚体制的存在”。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说,“东方制度”建立在“水利文明”之上:“正是不稳定的水环境所带来的任务,刺激人类发展出了社会控制这种水利办法”。

魏特夫的论点如今通常被历史学家所否定,因为它既没有体现中国历史上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也没有体现这个国家的目标、动机和能力,鼓励了一种对中国历史简单化的、扭曲的看法。

然而,魏特夫的论点从未真正消失过,这无疑是因为它承认了一个关于中国治国方略的不争事实:水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水的管理、控制和获取模式一直在塑造着这个国家。

历史学家彭慕兰说,水利专制这个形象“早就不可信了,但仍保留着一些核心事实”。魏特夫过于严谨的论点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真相: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创造了一种政治语言,而这种语言支持了统治的合法性。今天,这种水的语言仍持续影响着中国政治。

魏特夫认为,对水道的控制保证了对农业生产和分配方式的控制。在一个没有机械化工具的时代,为了开凿灌渠,养护农田,统治者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卡尔·马克思本人也曾提出,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缺乏商业主义的文明之中,只有通过“中央集权政府的干预”,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04 河流:军事征服的动脉,王朝更迭的流动竞技场

水道有两个主要的战略功能。第一个是作为运输管道。秦始皇如果不依靠岷江、长江和汉江的力量深入蜀国,是不可能征服四川的。河流的第二个战略角色是抵御征服的天然屏障。当杭州的南宋统治者称长江为自己的“长城”时,他们是在暗示它——以及长江与淮河之间那块兵家必争之地上的其他河流——给女真人和蒙古人这样的入侵者造成的障碍。

出于这些原因,中国的战争经常在河流之上或河流附近进行。河流是军事征服的动脉,是王朝更迭的流动竞技场。在河与湖上的战斗成了传奇。

明代名臣叶梦熊在自己的著作《运筹纲目》中谈到“水”在战争中的作用:“愚按水可以浸灌,可以漂流,可以陷溺,可以环围,可以济渴……昧者必用船舫方谓水战,不知能得其意,备其物,乘其机,则攻占奇策无出于此。何俟船舫哉?”

中国历史上的关键的战役往往涉及河流、湖泊和沼泽。战争的起因通常与对水道的争夺有关,并且通常发生在水上。无论是赤壁之战、隋征陈朝、蒙古灭南宋还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水战,皆是如此。大型船队在中国的湖泊和河流上进行的水战,其规模和意义堪比发生在西欧海域的任何海战,或后来发生在开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任何海战。在中国,人们竞争的只有水、水、水。

05 水与诗人的渴望、失落和悲伤

水是中国艺术中最常见的元素。读杜甫关于754年的洪水和暴雨的系列诗歌,比如“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你会感觉到潮湿和泥泞,感觉到被阴沉的天空和沉重的雨滴压得喘不过气来。

水能够代表人类本性和命运的变迁,它的这一能力在这样的诗句中得到了传神的表达。杜甫和李白都在中国那两条大河的两岸漫游了数年,那两条浩荡的水道似乎从未远离他们的思想。

在他们的诗歌中,水以细腻微妙的方式发挥着它的作用。它将一个个意象连接在一起,就像山水画中潺潺的溪流,时隐时现,却提供了视觉上的连续性。时隔千年,他们的诗歌仍然能够把我们送到河岸,在那里,在滴水的树枝下,我们与微醺的作者坐在一起,阅读着生命在无情的流水中所经历的艰辛。感受到河流在唐代盛夏的炎热和灰尘中,为疲惫的旅行者所提供的那凉爽而甘甜的拥抱。我们会明白,当这些艺术家眺望着汹涌的长江或黄河,抑或凝视着平静的洞庭湖或西湖时,他们为何能够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

诗人在水中发现的,与其说是大自然的壮美,不如说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希望和遗憾。长江一次又一次地预示着出发和离别。嗜酒如命的李白,在南京的一家酒馆里与一位挚友这样告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还是在长江之畔,他又与另一位同伴告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对于李白,对于所有的诗人和作家,对于所有类型的艺术家来说,水不仅仅象征着渴望、失落和悲伤。我们此前已经看到,在中国,水既有哲学的一面,也有政治的一面;它反映了最高的志向和最抽象的理想,并且植根于日常生活和权力的行使之中。

与西方的蛋彩画和油画不同,水才是中国画家的主要媒介,而这并非一个巧合。用墨水泼洒无疑有利于表现水的主题,但是对中国画家来说,水作为媒介,其本身即信息,因为只有通过流动性如此之强的物质,画家才能捕捉到对象的生命力,即“气”。

古代画家对河流与溪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说,要想画水,需要花上五天的时间。水几乎是一幅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史学家大卫·克拉克说:“无论是宋朝的还是清朝的,在所有的中国画中,云、瀑布与河流都随处可见。”有时,水可能是一幅作品中唯一的主题。宋代画家马远的十二幅《水图》便是以水为核心:其中的《黄河逆流》所描绘的只是一个巨浪,却更加令人惊心动魄。

【摘自:《水:中华文化的地理密码》[英]菲利普•鲍尔/著 张慧哲/译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在中国,水渗透在从日常生活到哲学思想、从战争到艺术的方方面面,但正如谚语所言“鱼儿看不到水”,我们虽身在其中,却未必感受至深。

本书从地理、神话、哲学、政治、经济、管理、战争、艺术等多个角度,探索了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将“水”这一地理因素作为叙事核心,纵横古今,信手拈来,系统翔实地爬梳了水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梳理和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条全新脉络。

关键词: 历史学家 道家思想 水资源管理

消费
产业
辛合学堂:质量的方式是标准化教学,打造知名视频号优质服务商 短视频作为这一两年的风口项目,很多人都纷纷抛弃了原有的项目,纷纷加入了短视频行业
“出门戴口罩,回家一口酒”的“饮酒防疫”,市民“适量饮酒”吗 目前疫情政策优化后,社会面阳性越来越多。除了常规的戴口罩、酒精消毒等防疫措施外,
勤哲Excel服务器无代码实现化工企业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如今已成为了各行业企业不断热议的话题,无论是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还是传统
红火拜年服,开怀闹新年!爱慕儿童设计师IP亲子红品系列 元旦将至,春节还会远吗?一家人红红火火过年啦!迎新春,爱慕儿童特别推出亲子拜年服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