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所有文学家中,王安石是最带“角色感”的那一个。要是把他搬到荧幕上,完全不需要艺术加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各方面特征都很强烈的人。比如,脾气极强硬,生活极节俭,对名利和权位又表现得极佛系。
凡是王安石不愿意做的事,任何人都不能让他就范。他和司马光都当过包拯的下属。某次包拯召集饭局,强令所有人不醉无归,否则重罚。司马光平日滴酒不沾,但碍于领导的威严,还是勉强喝了几杯。王安石呢?“终席不饮,包公不能强也。”说不喝就是不喝,领导说话也没用。
在生活上,王安石是出了名的邋遢。他当翰林学士时,天天埋头研究诗书,常年不洗澡,除非同事硬拽着他去浴池,才匆匆忙忙洗了一回。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曾这样形容王安石:“食猪彘之食,囚首丧面。”吃的东西像猪饲料,蓬头散发像囚犯,脸色晦气像死了亲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安石的行事作风可以用八个字形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王安石早年之所以成名,全靠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四处推荐。不夸张地说,欧阳修算得上王安石的恩人。可是到了欧阳修晚年申请退休时,王安石却跳出来跟皇帝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在地方当官就败坏地方,在中央当官就败坏中央,挽留他有什么用?”王安石之所以要清退欧阳修,理由很简单:欧阳修反对王安石变法。就算曾经是恩人,也要坚决打倒。
不只是欧阳修,早年提拔过王安石的一众老臣,都因为反对变法而被他赶出了朝廷。你可能听说过王安石著名的“三不足”理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其实我们还可以给他再加一条:有恩不足报。
王安石这种铁腕作风确实可敬,但也让大宋的政治拐向了一条邪路。王安石执掌朝政前,皇帝受宰相牵制,宰相受百官牵制,百官受道德和舆论牵制。如此行政效率虽低,官场和社会却很稳定。而在王安石大刀阔斧推行变法期间,旧有的权力约束被不断削弱,君权与相权同时暴涨。后来北宋之所以会出现宋徽宗那样的昏君和蔡京那样的奸相,与王安石打破约束是分不开的。
其实北宋许多大臣都预见到了变法可能带来的后遗症,但他们却很难拦住王安石的脚步。不仅是因为王安石背后有宋神宗这个铁粉撑腰,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王安石在道德上近乎完美,政敌就算想攻击他,也无处下手。有一回,王安石的妻子吴氏将衙门里一张大床据为己有,拒绝归还,王安石就直接穿着鞋子躺在了床上。吴氏有洁癖,觉得床被弄脏了,才让人抬了回去。
你看,像王安石这种“不拿公家一针一线”的清官,怎么可能被抓住小辫子呢?
面对名利,王安石极其佛系。宋朝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个官员接到朝廷任命,必须推辞三次。王安石更厉害,他常常对一项任命推辞八次以上。据《宋史》记载,宋神宗要升王安石的官,派人送去任命书,王安石拼命推辞,甚至躲到厕所里。
派去的人无奈将任命书放到办公桌上,王安石却追上去归还。宋神宗接连下发任命书,王安石接连上表推辞。直到推辞了九次,才不情不愿地走马上任。士大夫群体见王安石如此清高,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安石在家教方面很失败。他有两个女儿,都是能诗善画的才女,但是人品都不怎么样。《宋史·蔡卞传》有载:蔡京的弟弟娶了王安石的二女儿,后来当上副相,提拔了许多庸才,因为那些人都是二女儿让提拔的。
王安石的大女儿私德还行,但是对后代过于娇惯,以至于她儿子最后竟然膨胀到密谋造反,最后被凌迟处死,整个王安石家族也受到严重地打击。从北宋末年到南宋灭亡,我们再也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名人出身于王安石家族,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