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以为然。
一个人如果沉不下心,那么,即使忙忙碌碌一生,也只能是碌碌无为。
只有沉得下心,不断在一个方向上“沉淀自己”,才能让自己实现从平庸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情商与智商,而在于心志,是否坚韧,是否能在一个方向上“熬得住”。
沉淀自己,读书养学识古人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在有些人看来,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学历,找到好工作。
事实上,读书的目的,不仅仅于此。
读书,是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修养我们的心境,锻炼我们的思维。
当我们的眼界开阔了,在面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时,便不会心生谄媚与自卑;
在面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时,也不会心生鄙视与傲慢。
为何呢?
当一个人看过更加广阔的世界,便不会因为所谓财富、地位上的差别,而更易自己对他人的态度。
媚上欺下,只不过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才乐意做的事。
当我们的心境修炼好了,便不会遇到事情就方寸大乱,而是能够冷静地去分析来龙去脉;
当我们的思维锻炼好了,遇到事情便不会钻牛角尖,而是能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读书,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趣,为了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独立思考,从容应对。
沉淀自己,反思养经验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人想要成长,就必须要付出点代价。
这代价,或者是吃亏,或者是汗水、泪水。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一个人只要“吃一堑”,就一定会“长一智”吗?
未必。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总是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可是,我们去观察他们的行为处事,却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的“幼稚”行为。
这是为何呢?
原因就在于,他们虽然经历了很多,但是,他们并不善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或者他们虽然经过了反思,但是却反思得不够深刻、不够到位。
经历与经验是不同的。
即使有再多的经历,如果不去反思,那也仅仅是经历而已;
只有通过深刻的反思,才能将经历转化成经验,才能对今后的生活与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当然了,经验也是有“保质期”的。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经验,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沉淀自己,积善养德行古语云:“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一个人放纵自己很容易;但是,放纵了,想要回头,却需要极大的毅力。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从一开始就不给自己的“邪念”开口子。
在有些人看来,行善只有被人知道了,才有意义。
这便是在“沽名钓誉”了。
真正的行善,是为了自己,而非为了别人。
什么意思呢?
我们行善,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德行,是为了安放自己的“良心”。至于其他人是否知晓,则无须考虑。
这世间的一切,有因必有果。
我们做善事,即使人不知,自有天知。
正如我们即使在“暗室”读书,纵然无人知晓,我们也会增长学识;我们做善事,纵然无人知晓,老天自有厚报。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当我们不断地积累善行,事上练,心上修,时间久了,自然就可以“量变引起质变”,“圣心备焉。”
结语:朱光潜说:“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待。”
一切美好的事物,自有它“开花”的时节,何必心急呢?
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必然会迎来“花团锦簇”、“百万雄兵”的那一天。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