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起杜甫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从小到大可没少背他老人家的诗。他一生忧国忧民,所做的诗大多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然而杜甫在文学史上虽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他一生却过得穷困潦倒,最终的死法也让人想象不到,后人都难以接受。
杜甫出身的京兆杜氏乃是北方的大士族,祖父杜审言做过国子监主薄,在当时很有名气,父亲杜闲也做过兖州司马,典型的官宦之家。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杜甫不能像李白那样潇洒,那样傲视王侯,而是一生都在想着如何融进官场,而这也让杜甫一生都过的抑郁不得志。
杜甫少年时由于家境优越,曾四处优游。天宝初,在洛阳遇到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相结出游,一同寻仙仿道,接下了“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游”的深厚友谊。两人向别后,杜甫也结束了自己的漫游生活,回到了长安。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想从乡野中求取贤才,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然而当时主持科考的李林甫却担心乡野中人给他“造谣”,遂让参考的士子全部落选,并向唐玄宗称是“野无遗贤”。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杜甫在科举之路行不通后,就转走权贵之门,但在客居长安的十年中,奔走献赋,却始终郁郁不得志,过着贫困的生活。后在多次奔走投谒下,才谋得一个小小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主要是负责看守兵甲器仗。为了生计,杜甫只好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然而就在杜甫准备先安顿下来之后,却遇到了安史之乱。杜甫在逃奔灵武的路上,不幸被叛军所俘,被押解至长安,与被俘的王维一同被看管,好在杜甫因只是一个小小的八品官,没被囚禁,才被他趁机逃了出来。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后在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在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过上来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但随着好友严武离职而去,杜甫不得不再次携家漂泊,过着艰贫的生活,甚至为了填饱肚子,还曾学韩信蹭饭,受尽了白眼。这让杜甫尝尽了人间的苦难,但这些苦难也同时让他能够写出那些悲天悯人的千古诗作。后安史之乱被平定,杜甫欣喜若狂想立刻返回洛阳,但因老病缠身、青春不再而未能立即成行。
直到五年后的大历三年(768年),因无法忍受日益加重的思乡之情,才决定踏上返乡征程。然而在他途径湖南耒阳的方田驿时,却遭遇到江水怒涨,被困江上无法前进。在粮尽后,五天没得进食,这让已是老迈,体质衰弱的杜甫,命垂一线。这时幸好有耒阳县令聂某闻知杜甫的遭遇后,让人送去了熟牛肉和好酒。
断炊绝饮的杜甫面对如此美味佳肴,当即一顿暴饮暴食,然而这时这顿酒肉让杜甫丢了老命。一代诗人杜甫,竟然被酒肉撑死了。《新唐书》中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然而很多人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竟被酒肉撑死。于是后人有出了很多美化,有说他和屈原、李白一样都是落水而死的,也有说他是因饥寒交迫而病死的。更有说是,杜甫因不舍的吃光牛肉,而等到牛肉变坏了才吃,结果食物中毒而死的。然而无论多少种伪饰,都只不过是不让诗人以这样的死法离开人世。但是不管怎样,杜甫作为一代“诗圣”,始终为后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