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 正文

中日甲午海战(中日甲午海战是怎么回事?)

2023-03-29 18:42:31    出处:热点网

本文目录一览:

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结果,影响2、中日甲午战争的具体历史经过是怎样的3、中日甲午战争清廷为何会战败,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在哪?4、中日甲午海战是怎么回事?

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结果,影响

一、原因

1、直接原因:朝鲜东学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资料图)

2、根本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对开战的要求更加迫切,同年,时任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次帝国议会的“施政演说”中抛出了所谓“主权线”和“利益线”的理论,将日本本土作为主权线,中国和朝鲜半岛视为日本的“利益线”,声称日本“人口不足”,必须武力“保卫”利益线,加紧扩军备战。

二、结果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三、影响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扩展资料

甲午海战经过: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部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即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大清北洋水师提督(正二品)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午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的具体历史经过是怎样的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这一年爆发的中日海上大战,史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清 *** 加强海防建设。

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

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

战争之初,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9月27日,黄海海战爆发,5个多小时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5舰被击沉,4舰被击伤;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

10月,在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

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血洗全城,残忍的杀害无数中国民众。

日军攻占旅顺后,进攻威海卫,在1895年2月1日,占领威海卫。

于是,日军以海军和陆军配合攻击北洋舰队。

经过激战,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提督丁汝昌等自杀殉国。

17日,北洋舰队全部覆灭。

在辽东战役中,清军6万余人从辽东全线溃退。

在甲午战争过程中,清廷一直在向日本请和。

威海卫失陷后,就已经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

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迅速深化,人民承受着更加深重的灾难。

中日甲午战争清廷为何会战败,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在哪?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 “国运对赌”的战争,这一场看似清政府必胜之战,却输得一塌糊涂,尽管清政府已经拥有北洋水师这样亚洲第一的海军,而这对于清政府来讲,却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败 的战争。

两国建立海军根本目的不同

清政府的海军与日本的海军几乎同时代而建立,在同一历史背景下,最初的动机、前期准备工作:如设厂造船,培养人才、购买战舰等都有许多 相似之处,但两国的战略目的却差异明显。

清政府建立海军的目的是:“自强、御海,欲与洋人争衡”,保国家,守疆土,维护清朝的统治。其实就是一方面抵御侵略,保卫海域,另一方面镇压国内反抗势力。其三:执行清政府海外使命,保卫藩国。清政府建立海军的最大目的就防御日本,但是却并没有制定积极的防御方针,甚至在甲午海战中采取了消极防御的策略。

日本方面: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已经明确了远大的海军战略目标,1868年,开始推行“武国”方针,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4月明治天皇发表了《御笔信》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表明了海外扩张目的。1870年,日本确立了20年内拥有军舰200艘,常备军25000人的目标。

相同成长周期的海军,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结果

清政府建立海军但是却并不清楚 建海军的目标,也不知道要将海军建成什么样。清朝的海军从洋务运动中兴起,到1888年成立北洋海军时,经历了20年的成长周期,此时已经拥有铁甲、快船等大小舰艇25艘,其实力居于亚洲第一,远超日本。

北洋水量拥有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7艘,共2.7万吨,是日本的2倍多。然而自北洋水师建成后,就再未增加一艘军舰,清政府上下勾心斗角,并不倾尽全力建造北洋水师,还将军费挪做他用,其中用于修建园林的经费就达1300万两之多。而当时买这7艘军舰才花了778万两,而如果将这1300万两也用于购买军舰,那么北洋水师的实力至少将会再增大2倍。

日本方面,1870年就明确提出需要建设一支装配精良,配备超过英国的海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提出了“八年计划”花2664万日元增加大小舰、鱼雷艇32艘。为此,日本将烟酒业的所有税收全部用作军费开支,为了筹集军费,日本发行海军公债,甚至皇室都节衣缩食,发动全国的贵族、富豪捐款。并下令政府官员的薪酬的10分之1作为海军军费。

在日本各政界、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在甲午海战前已经拥有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63373吨,以及6艘排水量33330吨的军舰和2艘入排水量为165吨的鱼雷艇在制造中。

两国在如何使用海军上的看法不同,清政府将“制海权”拱手相让

在海军的使用上要么进攻,要么防守,其根本目的就是制海权,取采什么样的攻势决定了能否夺取制海权。

清政府对于制海权完全没有概念,包扩李鸿章在内,对海军的定义都只是在“守”上,可以保卫领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主动出击。在丰岛海战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10艘战舰主动出击,而李鸿章却让他掌握好进退时机,以保船为上。尽管李鸿章手下有不少官员主张将守势改为攻势,甚至文官都提出:两国交战,谁掌握“制海权”谁就掌握胜利,但是这些建议都没有被李鸿章采纳,而是采取了消极的避战保船的策略。

日本方面提出了“作战大方针”,第一:如果海战胜利,掌握黄海制海权后,陆军直接攻入北京。第二:如果海战失败,则退守平壤,舰队维护朝鲜海峡的制海权,以方便陆军增兵。第三:如果海战失败,制海权被清政府所得,则全部撤军到朝鲜。由此可见,日本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谁取得了制海权。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海战发生的必然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就主张“止戈为武”、“大兵无创”,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境界。数千年来对和平的追求,也让中国习惯以防为主,例如万里长城就是防御的标志建筑。在大部分历史的长河里,中国都以这种防御思想将人民带向了和平繁荣,邻里和睦的关系。然而到了19世纪,清政府并没有将防御政策继承并发扬光大,而是变得保守和僵化。

中国背靠高原草原,东临大海,地理空间广阔,物质资源丰富,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使中国形成了重农轻商,以手工业和农业为主的社会结构。使人们形成了小富即安的想法,无心海洋,也使中国边防一直不重视海防,形成了重土而轻洋的观念。晚清政府对于来自海洋的危险反应十分被动,当发生海上战争的时候,想的是海防而不是海权,也不重视研究西方海军的战术,对于海军战略缺乏充分的认识。

日本是一个岛国,孤立的经济体,空间狭小,资源有限,决定了其向外寻求资源的对外依赖性,形成了向外扩张的进取意识。岛国的地理位置使日本需要获得海权的安全感,所以日本产生了强烈的海上进取意识。

对于海外的需求,日本明治天皇将强兵作为富国的前提,把大力发展海军作为第一要务,在这种思想上,日本建成了进攻型的海军,以控制海上霸权而控制东亚甚至世界。

对于甲午海战前30年,清政府与日本处于相同的位置,对于两国发展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时世界的海军都处于从帆船向蒸汽船、铁甲船过渡的时候。而海军的实力建设取决于统治集团的眼光和素质。

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多年间,清朝也曾抓住了机会,建设了海军,并取得很好成绩,曾一度领先于日本。然而最终清政府的腐朽堕落、目光短浅,错失了百年难遇的机会,掣肘海军的发展,使得清政府海军底气不足,趋向被动软弱的防守。

所以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参考资料《李鸿章与北洋舰队》

《明治文化集》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中日甲午海战是怎么回事?

中日甲午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1]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上就是小编对中日甲午海战的相关信息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相关内容

消费
产业
顺友物流:56%的电商渗透率!大有可为的泰国电商市场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火爆,很多中小型企业都踏上了跨境电商之旅。作为目前东南亚
影像与艺术的精彩碰撞,海信电视携手《家居廊》诠释数字藏品先锋与美 近日,由《ELLE DECORATION家居廊》法国版编辑部策划主办的D3SIGN CAPSULE展览在上
新房去甲醛最快的方法,一个月成功入住! 咱不说假话,除甲醛如果知道了要怎么去做,该从哪一步下手,那就容易多了。从新房除甲
这么多关于墙衣翻新的科普内容,您再不了解就说不过去了! 有这么一句老话叫做佛靠金砖,人靠衣装,当然,这只是对于人的形象而言的。其实,对于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