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通讯员 王晨炜 扬州发布记者 赵雅琼
毒品到底长啥样?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脑中浮现的是白色粉状物,其实,“伪装”的毒品远比你想象得要多。它们可能披着五颜六色的外衣,有的像小药丸,有的像口服液;他们可能有着俏皮的名称,如“开心果”“神仙水”;他们甚至还能伪装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如“跳跳糖”“奶茶”“可乐”等……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为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让禁毒宣传走进千家万户,今天上午,扬州市戒毒所、邗江禁毒大队、邗上派出所在青藤工作室门外支起了“禁毒小摊”,展出多种毒品模型。
现场民警介绍,青藤工作室是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禁毒大队、邗上派出所以“宣传、教育、引导、帮扶”为理念,积极打造的集禁毒宣传、人员管控、帮扶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禁毒主题工作室。民警依托工作室开展禁毒戒毒宣传,发放宣传手册,接受群众咨询。暑、寒假期,警方也会组织青少年开展专题禁毒宣传活动。
“海洛因、鸦片等属于传统毒品,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新型毒品即合成毒品,多为化学合成,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损害不亚于传统毒品。”活动现场,工作室民警指着毒品模型向群众这样解说道。她介绍,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隐蔽性、伪装性极强,致使部分社会经验不足、盲目追求“潮流”的青少年误入“毒品圈套”。因此,他们利用禁毒日这个特殊的节点举办了这场禁毒活动,希望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认真学习禁毒知识,学会鉴别新型毒品及其伪装,从而保护自己,防止被人引诱吸毒。
“除了禁毒宣传外,工作室还融入了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脱毒等职责。”工作室民警介绍,工作室以社区民警日常禁毒为主,禁毒民警主动介入为辅,同时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建设禁毒志愿者队伍,对辖区内的涉毒人员每月进行一次走访帮扶,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家庭情况等,开展预防复吸的教育工作。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禁毒宣传、社会面管控初见成效。目前,已有部分原戒毒释放人员成为了“禁毒志愿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展现身说教。
下一步,工作室还将继续点对点、线对线、面对面地常态化、动态化禁毒戒毒工作,以社区组织的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适时对网格员、个体工商户、青少年等不同群体进行禁毒戒毒知识讲座,同时协助社区民警对辖区内的学校、娱乐场所等开展禁毒宣讲工作,采取社会化管理方式,强化社会适应性训练和回归社会考验,让戒毒人员在半封闭式管理状态下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顺利回归社会做准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