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是不俗,但也只剩票房了。
文 | 不小可
(相关资料图)
电影市场对内容有多饥渴?看《消失的她》就知道了——上映四天七亿票房,观众是真的需要电影,饿极了,喂点不新鲜的食材,都吃得喷香。
我也是那个不挑食的食客,冲着悬疑片的招牌就去了——期待并不多高,只要是合格商业类型片就行——没想到,能比口碑一路下滑的《唐探3》还难看几分,这是真的没有想到,毕竟我去看的时候豆瓣评分还有7.5(现在6.8了)。
《消失的她》是翻拍,这基本上没有疑问,但翻拍自哪部,又众说纷纭。有说是1990年的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的,有说是1986年美国电影《失踪之谜》的,有说是1960年法国戏剧的。即使按照最近的一部原作来算,这个剧本的年纪也有三十多岁了。这或许解释了《消失的她》为什么看起来如此陈旧:梗老,剧情老,表达方式和警世通言也老。整部电影都给人一种:什么年代了还拍这种电影的感觉。
《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蛮冷门的老电影
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前一个半小时都像是超长电视剧,内容是反抗东南亚犯罪组织——你说悬念没有嘛,好像也不是。文咏珊饰演的老婆是真是假,朱一龙饰演的老公真疯假疯,看起来都是悬念,但这种悬念真的又很难令人投入,总感觉一切都是编剧的一支笔呗,想怎样编都行,人物不过是提线木偶,真假都无所谓。
你说《消失的她》是烂片吧,它好像也没有那么地烂——作为悬疑片,有反转,有一点伏笔,能自圆其说,没有无极限反转360次,似乎已经比一般烂片要强一点点。但你要说好看嘛,也真是勉为其难,即使不说最后的反转大梗有多老(起码能找出十部电影或十本推理小说用过这个梗),整部电影也充满了各种(在主创看来可能带来票房的)伧俗元素——东南亚罪与罚,富家女下嫁,阴谋论,赌徒,文咏珊的蛇蝎美人,倪妮的姬情,girls help girls……电影并不是堆砌一堆社会元素就能让观众共情,望周知哦。
陈旧的男与女,追与逃,罪与罚,令人昏与睡
以下涉及剧透,没看片又打算看的可以先绕行了。
吭,终于可以吐槽了。《消失的她》也可以起个名字叫《奇怪的她》——特指倪妮饰演的闺蜜。在木子小姐生死未卜,大概率是遇害的时候,她作为终身老友,第一时间不应该扑到东南亚去组织个潜水队?既然知道闺蜜的最后出没地是海,显然海底沉尸的可能性最大,去几个潜水圣地的设备租借店先行调查一下,也比较容易确认位置。但她本着“我是一个国际得奖的导演,我有一把锤子就把所有问题都看成钉子”的精神,非得组织一个临时戏班,这就多少有点自我感动了。即使闺蜜当时侥幸还有一线生机(比如被男主禁锢之类),这么十天折腾下来,也毫无生机了。
十天能不能排这么一出大戏,反倒不用太较真了,毕竟是电影,剧组效率高一点可以理解。但排戏的底层逻辑就有问题,这就让人感觉,《消失的她》是不是也是十天写成的剧本?老旧、粗糙、命题作文,写完就是胜利,票房就是高潮,也不管观众能不能共鸣,下次还买不买票,先捞一笔再说。
说到共鸣就更离谱了——陈思诚来讲girls help girls,恐怕没有比这更喜剧的了。即使有倪妮在,即使女主角都选得漂漂亮亮,这部电影也不会是女频向的,它的底层价值观还是陈思诚导演最熟悉的——草根男没有好人,富二代最无瑕——当年陈导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里输出的价值观,又在《消失的她》里重演一次。
美女也救不了这么垮的戏啊
这几年东南亚杀妻的事在真实世界频发,主创们可能觉得《消失的她》落脚在杀妻、东南亚和草根男,能触动群众情绪吧。这种算计本来就不太令人舒服,更糟糕的是,即使从社会价值来说,电影也起到了一个反作用——因为它塑造了一个“完美被害人”的形象——黄子琪饰演的富二代女主,美丽、温柔、大方、无辜,不计较老公的出身,不计较老公的赌博恶习,相信浪子回头,为渣男还赌债一次又一次,想离婚发现怀孕了又要再给渣男机会……各方面都是洁白无瑕的人设,还得一尸两命,仿佛只有这样,她的死才达到了值得惋惜的最大值。就连死都要死得毫无怨言,死得唯美浪漫,知道大势已去,脱下氧气装备,睁大无辜的双眼,望向海底星空——这种完美被害人的塑造,恐怕只会加深“被害人必须完美才值得同情”的偏见,为真实世界增加更多被网暴的被害人。
为了唯美,为了浪漫,连科学常识都顾不上了——就问你一个人在海水里泡了十天,膨不膨胀?
电影本身已经很难看了,最后还给你输出这种陈腐价值观,你说吐不吐?
据说还有彩蛋,但我选择不看
票房是不俗,但也只剩票房了。
#电影消失的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