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 正文

德州今年新增低保1040人 应保尽保暖人心

2023-08-05 08:14:34    出处:腾讯网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4日讯 3日,德州市召开“民生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市民政局专场。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吉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德州市民政部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德州市民政系统着力在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优化提升社会救助、开展“一老一小”系列关爱行动、对接社会力量发展慈善事业等重点工作上走深走实,全力书写有情怀、有思路、措施实、效果好的“民生答卷”。

织密兜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托起“民生之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障好困难群体生活,是民生工作的底线、红线,也是德州市民政局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目前,全市各类困难群体共有176551人,包括2543名城市低保对象,49764名农村低保对象,25218名城乡特困对象,96425名残疾人,2601名孤困儿童。

从2020年开始,德州连续三年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每年提标幅度均高于10%。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城市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分别比2019年提高了44%和39.7%,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分别比2019年底提高了48.9%和49.4%,实现对老年人、孤困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全覆盖,救助标准全部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1.64亿元,发放特困供养金1.59亿元,支出临时救助金487.1万元,发放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2571万元,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8600万元,为421名精神障碍康复对象开展康复服务3350次。

优化定型社会大救助,擦亮“民生之窗”

社会大救助工作已成为德州市民生工作的一个品牌,是了解和显示民生工作的“一扇窗”。今年以来,德州市民政局紧紧依靠大数据和7859名“铁脚板”及时准确地摸排、汇集、整理、上传救助对象的各种数据,依托大救助平台对低保、特困、低边、支出型和易致贫返贫五类共计21.3万低收入人口建立起动态监测机制,首先解决好工作发力点的问题,着力抓好受助困难群众相关信息的更新、充实、完善,力求无误、无漏。

同时,抓住社会大救助列入“全市系列集成改革”的契机,突出抓好“三型救助”。“基础型”上,在将“福利包”“政策包”有效整合、落实落地的基础上,突出用好商业保险的放大、固化保障作用,比如在全市推广夏津县“社会力量+商业保险”模式,通过对接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为困难群体购买医疗保险;“发展型”上,全面推行“大救助+”帮扶示范点,包括控辍保学、志愿者帮扶、专业社会组织帮扶、就业车间、居家灵活就业、金融扶持、产业带动等12个帮扶事项,启动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由要人“搀扶”到自主“站立”的转变;“服务型”上,扎实开展“大救助+”试点项目,包括“大救助+智慧养老、微心愿、三留守、慈善筹”等8个项目,广泛衔接各类慈善、救助资源,强化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实施关爱“一老一小”系列行动,解决“民生之痛”

关爱好“一老一小”始终是党委政府时刻放在心头的牵挂。今年,德州由民政部门承担的“为1000户特困老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134处以上‘365暖留中心’”“提升孤困儿童关爱保障水平”3件民生实事全部聚焦“一老一小”,其中,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365暖留”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但干完不等于干好,下一步市民政局重点在提升品质、丰富内容、关注效果上细化举措,抓实抓好。

在“老”上。按照“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的导向,重点围绕“怎么养、资源怎么找、资金怎么筹、养得怎么样”聚焦发力,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清单,招引、培育、积聚各种养老资源,不单是民政保障老人,力争让所有的社会老人都能享受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力争以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托举起养老事业的蒸蒸日上。今年以来,已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00户,新增护理型床位1350张。

在“小”上。在新建成的136处“365暖留中心”开展关爱服务活动836场次,服务人员1.12万人。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为89名孤儿、8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资助1万元助学金。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精准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关爱项目,为1010名孤困儿童免费健康查体、2509名儿童加入“惠民保”、2200名儿童加入“护佑健康”项目。

在用足用好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对接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精心谋划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出创新关爱“一老一小”服务系列活动。目前,在“老”上,围绕书法、绘画、舞蹈、戏曲、茶艺等老年人兴趣爱好,依托民政系统的网络优势在全市老年人中营造浓厚的“文化养老”氛围,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圆人生未圆之梦。在“小”上,全面梳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爱盲区,首次在重点困境儿童中开展助学工程、在孤困儿童中实施高中教育资助项目,先后筹集善款125万元,为全市469名儿童送去亲情关爱。

对接社会力量发展慈善事业,夯实“民生之基”

今年以来,德州市民政局以市慈善总会换届为契机,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德厚爱·心连心”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在各县市区筛选9844名困难户和430名高中阶段孤困儿童,组织爱心企业捐助2349.8万元开展结对帮扶,靠基金持续发力,让关爱沁入人心、让义举蔚然成风。目前,市慈善总会换届工作正有序推进,已初定会员单位170个。热切期待广大爱心人士能关注、支持、参与慈善事业,让人性的光芒在我们这个“大德之州”熠熠生辉。

全面提升为民服务履职能力,满足“民生之需”

今年以来,德州市民政系统,着眼当下、立足实际、点滴做起、精准发力,以“小切口”推动“大服务”。

一是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络服务体系,市、县两级全部设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工作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96人、社会公益岗476人,村(居)按实际需要设置服务站,配备村级协理员7859人,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创新开展改革探索,争取全省丧俗改革试点和全省免提交居住证办理婚姻登记业务试点。在宁津县打造了全市第一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

三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渗透、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1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6个社区社会组织。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截至目前,全市各行业协会商会共主动减免会费收入580万元,惠及企业2794家。

四是加强区划地名公共服务。贴近市场主体需求,把“无名路”命名列为全市“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共确定1542条需要命名的城乡道路,已全部命名、公示,其中1106条已设标完成。这项工作圆满完成后,德州市将成为全省第一个无名路命名设标全覆盖、无死角的地级市。

闪电新闻记者 刘向阳 戚冰冰 报道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幸福养老离我们有多远?——长沙养老事业创新样本调查系列报道·居家养老篇 理程康养马王堆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在就餐。望城区铜官街道
完美将dota2商品名的"英雄"打成"英雌" 引发玩家不满 完美将dota2商品名的 "英雄 "打成 "英雌 "引发玩家不满,国服,商品名,完
6年长约!官方:切尔西签下25岁摩纳哥中卫迪萨西,转会费4500万 6年长约!官方:切尔西签下25岁摩纳哥中卫迪萨西,转会费4500万,英超,
“大嫂”高叶成有道词典笔产品推荐官,教育硬件迈入大众消费品? “大嫂”高叶成有道词典笔产品推荐官,教育硬件迈入大众消费品?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