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7日电 题:当长江“牵手”自贸区:黄金水道与开放红利共振
新华社记者
【资料图】
万里长江一路向东犹如一条黄金丝带,重庆、湖北、上海等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像一颗颗珍珠点缀其上。在这条丝带上,黄金水道的通江达海效应与中国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同频共振,共同书写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从上游的四川自贸区到下游的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依托通江达海的优势,很多自贸区加快建设开放前沿阵地。
7月中旬,国际航运物流企业丹麦马士基公司旗下“美景马士基”号货轮从上海洋山港出发,分别捎带384只集装箱至天津港、821只集装箱至青岛港,成为该公司又一艘从洋山港出发的“沿海捎带”货轮。
2022年5月,外资班轮“沿海捎带”业务落地上海,标志着我国国际航运领域的开放实现重要突破。对航运企业来说,这项业务能够助力其优化航线网络,释放更多运力。
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吴冰青说,截至目前,马士基公司共66条船舶获得交通运输部许可,开展青岛、大连、天津与上海洋山港之间的外贸集装箱货物沿海捎带业务试点。
2023年4月20日拍摄的重庆果园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重庆自贸区果园港片区在国内第二批试点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前,货物要从上海洋山港离境并办理结关手续后,才能申请办理退税,一般要2个月。”中铝西南铝板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建国表示,现在货物在重庆果园港办理放行手续后,海关会立即自动生成启运港出口报关单。公司凭此单即可申请办理退税,仅需2天到3天就能拿到出口退税款,“更有信心拓展海外市场”。
新动能加快成长
长江畔的湖北省宜昌市白洋港内,新的保税物流园区正在抓紧建设。未来这里将建成新的三峡保税物流中心,补齐白洋港的功能短板。
过去,由于白洋港没有保税功能,许多外向型企业只好把进出口业务放在外地公司。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保税物流中心与白洋港一体化运营,企业“舍近求远”的问题迎刃而解。如果按进口额200亿元计算,企业一年大约可节约财务成本近6000万元,同时还可以推动宜昌外贸体量提升50%以上。
跨国企业康宁公司是重庆“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重庆和四川同时布局了玻璃基板生产基地。由于生产玻璃基板的原材料需从海外进口,位于重庆自贸区的果园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后,康宁公司立即在区内设置了原材料储运中心。
每周,都有来自海外的原材料通过江海联运抵达果园港的保税仓库内,待到生产时再分发到重庆和四川的生产基地。仅此一项,就可为康宁公司节约5%以上的物流成本。
“通过江海联运以及保税仓储模式,既节约了公司的物流成本,也为西南地区显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康宁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屠巍介绍说。
制度创新向纵深挺进
长江沿线的自贸区,不断推出各种制度创新举措,为全国改革开放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上半年,重庆自贸区两江片区深化改革,形成“多措并举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等16个制度创新案例。此前,两江片区的“市场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创新”分别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湖北省近期制定《湖北自贸试验区创新工作指引》,提出将围绕未来信息等领域,建设未来产业发展先导试验区。其中,武汉片区将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
空中俯瞰建设中的上海临港西岛中银金融中心项目南北塔楼核心筒建设工地(2023年4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经过近4年的发展,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初步构建起“五自由一便利”的开放型制度体系,围绕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数据的便捷联通,形成了87个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案例。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陈金山说,成立近4年来,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1.3%,今年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50%,显示出新片区巨大的发展活力。(记者何欣荣、周凯、徐海波、杨有宗)
[ 责编:袁晴]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