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国家疾控局发布《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为各地有效做好公共卫生灾害预防工作作出指引。
【资料图】
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如何保障?洪水过后怎样进行居家环境清洁?国家疾控局日前组织专家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解读相关要求和标准。
用水:家庭用水优先选择瓶装水,取水容器及输水管道全面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公布信息显示,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增加公共卫生灾害发生概率。洪水将大量人畜粪便、垃圾、动物尸体等冲入水中,可能造成致病微生物污染,使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增加。
指引明确,家庭用水应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如无瓶装水,则应煮沸后饮用。储水和取水容器以及输水管道,在使用或重新启用前应进行全面冲洗和消毒。
记者了解到,洪涝灾害受损严重地区卫生部门及疾控机构已组织各级卫生监督队伍,对灾区受污染饮用水实施全覆盖式巡查。水利部门加快修复被损毁供水设施,加强对重点风险水质指标监测和临时应急供水保障。
截至5日,河北省共派出卫生监督队伍111支450余人,深入灾民安置点、学校、敬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逐一摸排水井、厕所和垃圾点卫生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
“灾区群众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健康防护室主任潘力军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群众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如无瓶装水则应完全煮沸后饮用。
在非直接饮用的生活用水方面,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消毒中心主任沈瑾提醒,家庭如果使用缸(桶)水或手压井水,一定要对水做好消毒处理。
沈瑾说,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含氯泡腾片,按加氯量4至8毫克每升投药。
清污:及时清理淤泥和垃圾粪便,不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
指引明确,各地根据灾情及当地传染病发生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开展环境卫生清理与消毒工作。应及时清理淤泥、动物尸体、垃圾和粪便,做好无害化处理。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及时清运,严禁倾倒河中。
潘力军表示,洪水过后留下的淤泥和积水容易导致媒介生物滋生。受灾群众要及时清除庭院和居室内的淤泥和积水。地下室的水如果积存较多,需根据情况分批抽出,避免短时间全部抽出导致结构损坏、墙体坍塌。
“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沈瑾说,灾后个人住宅室内环境和物品也应进行充分消毒。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家具、卫生洁具等生活用品清洁后,也要用含氯消毒剂溶液冲洗、擦拭或浸泡。
专家强调,灾区群众不应食用任何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可蒸煮食品要充分加热后食用。同时,要加强手卫生和个人健康监测。如饭前便后、哺乳前、护理病人前后、接触动物或动物尸体后等情况下,均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接触洪水后若出现腹泻、呕吐、发烧或腹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消毒:选择对人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方法,防止过度消毒
根据指引,工作人员要了解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尽可能选择消毒效果可靠,简便易行,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消毒方法,正确实施消毒措施。一般情况下,外环境以清污为主,重点区域清污后再进行消毒处理。不应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环境、交通道路、路面、帐篷等进行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做好重点区域消毒工作,北京市门头沟区疾控中心已成立10个防疫指导组,指导受灾地区做好涉水路面、农户庭院、厕所消杀等工作。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汛期健康提示,指导洪涝灾区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清洁卫生与预防性消毒工作。
“受灾群众安置点、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所是灾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的重点区域。”沈瑾提醒,这些重点场所清污消毒后,要开门开窗加大室内空气对流,及时通风。群众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时,应仔细阅读并遵循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不要混合使用。对受淹厕所、牲畜养殖场所等也应进行全面消毒。
关键词: